雜訊-心得

1 / 1

尋找雜訊

放上作者最經典的圖片

以靶為例區分了何謂"偏誤"何為"雜訊"

以中心點為目標,可以看出A隊最為精準。

B隊感覺都集中在某處,我們稱為"偏誤",我自己解釋為"抓錯重點"

C隊則是像一盤撒沙一樣,根本找不到方向,本書討論的重點在這,C隊稱為"雜訊"

D隊則是雜訊+偏誤(比起C隊,他的XX比較集中,但也都偏向左下方)

背景相似的人,卻被判不同的罪?

-今日再回頭讀時,本來覺得這件事情很荒謬,一樣的事情怎麼會被判不同的罪呢?
但現在想想,若背景相似的人,但生在不同年代呢?那被判不同輕重罪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又或是,如果這件案件被媒體或全國人民關注,那法官判決的時候,就會被"雜訊"所干擾(法官在判案時,人民的罵聲或是同情都會間接的影響法官判決)

保險公司的核保金額,也存在著嚴重的雜訊

-只要有人為判斷,就會出現”失誤”,但若靠機器運算,要考慮到的細節是否也龐大到不必要,ex:核保一日平安保險,然後需要輸入二十幾條資訊欄目?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綜觀作者提出造成的原因,只要有人為判斷的地方,就會有"雜訊"存在,而是甚麼造成雜訊呢? umm...你想的到的原因都有,心情、天氣、別人的意見等等...

書中提到許多專業術語,統計的或是單一決策這些作者創造的名詞,看不懂這些名詞沒關係,從故事裡面去看,就可以清楚知道作者想表達的事情了
(前期為了看懂這些名詞解釋,讓我頭很痛啊...後來看了故事後,才發現這些名詞就只是名詞而已....沒有想到我看書的雜訊居然是這些艱深的名詞阿....)

避免雜訊的方法(作者提出六大解方)

  • 決策觀察者:不斷提醒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在做決策時,不斷地檢視有沒有偏離目標。 
           在這裡我想到一個故事,關於我學長選老婆的故事,學長當初往來比較密切的三位女性好友中學長選擇了一位比不喜歡的,我好奇的問學長,你不是比較喜歡A嗎?怎麼會選擇B呢?
           學長拿出了一張檢核清單,內容為對方家庭是否有負債、對方的工作時間還有一些內容我忘記了,  當初我很不理解"感情"怎麼可以用"表格"來審核呢?但學長跟我說,你看我的檢核表上「對方的上下班時間」我佔了60%,因為對我來說,和對方有一樣的下班時間,我才有充分的時間和對方聊天。現在想想,學長真是把"決策觀察者"用得淋漓盡致...... 
  • 統計思維:藉由外界的數據來判斷,例如參考客觀的統計的數據。
  • 判斷結構化、拆解幾個部分, 避免一次性評分: 有些公司會把面試關卡分為三次,就是為了避免考官一次性判斷,而導致偏誤。
    主管交代明天要交專案,我們埋頭苦幹的做,但最後的結果卻不是主管要的,是不是覺得白忙一場呢? 若我們及時向主管報告專案進度,主管可以適時的修正專案偏離的部分及表達他想要的專案內容,這樣可以修正你錯誤的方向,你的成果也可以最接近主管的內容。
  • 直覺是魔鬼:應該根據紀律和規則,而不是過往的經驗判斷事情
  • 獨立判斷: 讓判斷者們"獨立"判斷事件,而不是讓B參考A的結果,要讓他們各自獨立判斷,最後才集結他們的意見
  • 相對判斷: 比起絕對判斷,相對判斷比較不會有錯誤。例如把參加面試的人好感度用順序排序(1~5),而不是用絕對判斷(分數);這樣就可以降低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