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自己的靈魂

1 / 1
“You brought out the best of me, a part of me I’ve never seen. You took my soul and wiped it clean.”
「你帶出了我最好的一面,一個我從未見過的自己。你拿著我的靈魂,並且擦亮了它。」

   — 〈All I Want〉 by Kodaline

後來,經過我的計算,諮商佔了我整個大學生涯至少了二分之一的時間(當然,如果我很順利四年就畢業的話)。嚴格說起來,總共28個月;每周一小時固定跟諮商師對談,四季至少輪了兩次的班。我會說在這個安全的空間裡,諮商就像是一面剛洗刷完的鏡子,而我能藉由這個鏡子看見更清晰的自己

諮商的本質並不是問題解決的導向,與心理師一來一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找回自我拼圖的長跑,在這長跑中,重要的是配速而非快慢。關於自我的拼圖,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許多問題;你以為一幅自己早已拼裝完整的拼圖,仔細一看才發現某些時期的幾塊竟然是空白的,或者,更糟的是,被其他不相關的拼圖給置換了,讓我們對自己有了不正確的認識。

.

 美國作家安德魯所羅門曾在演講中提到:

「故事是我們身份的基石。」

誠然,我們都是藉由生命故事認識彼此;然而,如果我們的故事並非源於自我,而是透過外在刻意的拼裝建構而成,那麼我們的身份也會隨之改變嗎?不盡然,但是對於自我的認識會因而改變。我想把鏡子的隱喻套用在日常與他人的社交。若是對方的鏡子沒那麼大,或者有些污漬,而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無法看見清晰的自己,或者我會說 :

無法看見我們不認識的自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每個人也有自己想要遮掩的部分,而透過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兩面鏡子反射所認識到的彼此,永遠都可以讓一部分的自我藏匿於鏡子的鏡像深淵,而鏡子的界線反而成了我們認識自己和彼此的界線。佛家有句話說這麼說: 「認識內在的自己越深,越能認識更大的世界。」 彷彿對於內在探索的圖譜,不只是諮商帶給我們的個人課題,也是僧人的自我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