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自己的渴望? | 從整理開始|只留下最重要的人事物

1 / 1

每年的三個願望,妳都許了什麼?

錢?關係?平安健康?

在今年21歲過生日之前,我想給自己一個邁向簡單的生活練習。

我做了三種面向的思考,

  • 物質、人際關係、自己

當時逐漸邁向成年的自己,從高中開始與日俱增的不安全感,內心的徬徨常常在做決定時猶豫不決,也在決定後覺得不如自己所想的好。

物質

「捨不得,是無法丟棄的主因。」

想到某人送的、還能用的、某天可能需要的⋯

然後陷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狀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捨不得的理由越想越複雜,但,只問一個問題

「還喜歡嗎?」

發現了嗎?心裡早就有答案了。

可以想想,當初收到時的回憶,而現在跟送禮的這個人還有聯絡嗎?這之間有了什麼變化了呢?

「有時候妳一輩子記住的事,不是眼睛所見的。」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

  • 永遠覺得少一件衣服

「比起追求潮流,如果開始懂得讓自己穿得舒適,你就會展現出屬於你自己的自信。」

以前在意衣服的多樣化,也追求數量,總在大量下單的同時滿足可控制欲,但也逐漸反向的被物質所控制,必須花更多力氣與時間去賺錢,奔走在基本時薪的生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就像吳明益的小說所寫的那句話,就像是在提醒著我們,每個行為等背後,真正有意義的都是滿足於當下的物質,而更多的是,某一段深刻等回憶。

有一天,我靜下來思考

1、自己是否太想去控制所有事物

2、自己是否已經習慣去討稱讚、討別人的目光

用「自己」去做出發點,更能去坦承心裡的缺乏(個人經驗)後來在情緒低落、不順遂的時候,我克制自己再去購物,我試著去嘗試別的事物,像是整理東西、打掃,都讓我得到更平靜的緩解心中的不安。

  •  囤積保養品

「除非那個人很了解妳,不然意見真的僅供參考,別一昧相信。」

以前膚況很糟,狀態越不好越急著尋求快速的解藥,囫圇吞棗的擦各種保養品,越抹越厚,卻還是不見功效。後來,某天我起得很晚,睡了大概10個小時(那陣子大概都睡5-6小時),精神變好,心裡的焦躁也變得平緩,在那次後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太緊繃,於是調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從睡覺開始,到每天要喝2500-3000的水⋯等等的小事開始,膚況也漸漸改善。

重新審視囤積的保養品,也更細心去了解自己的膚況適合什麼樣的產品。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身體、心理,是否平衡。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原來,真正要先保養的,是自己的情緒。」

所以,拿著那些紀念品、禮物、衣物服飾⋯

說聲,謝謝你,陪我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就這樣,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自己,

重要的不是多少物質,而是自己的心,能夠感受多少滿足重量。

 人際關係


  • 父母朋友送的禮物以及孩提紀念簿

皮克斯製作的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主人翁萊莉(Riley)兒時幻想中的玩虛構玩伴小彬彬(Bing Bong) 。在整理兒時紀念照的時候讓我想起電影裡的情節,我們會漸漸遺忘一些事,雖然有些感傷,但是淚是甜的(跟Bing Bong眼淚一樣)這是成長的過程,一樣的,好好道謝,然後道別

  • 告別吃喝玩樂的朋友

身為射手女,有熱愛結交朋友的特質,對我來說不善於區分朋友的等級,以前也覺得那不必要。直到大學因為課業忙碌疏於聯絡、近期也因疫情少了很多外出的機會,讓我重新審視社交的方式、減少參與很多的聚會,反而內心更踏實,在和少數的朋友聯絡時也更覺得珍惜。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刻意留的留不住,不勉強的感情相處方式,讓我更自在。」

  • 意識感情的不舒服

在上一段戀情結束,心裡的難過及不甘心是有的,頭腦刻意抓住付出的那些時間與精力,好讓自己覺得是對方虧待我多一點。

度過了疼痛期,心逐漸的重新打開,深深地感覺,是鬆了一口氣。

因為太想抓住對方,所以隱藏了自己的不舒服,在要說出口的時候選擇沈默,回想過去的狀態,反而很謝謝對方決定放手。

「痛苦總有一天會化為祝福,只要妳願意相信。」

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清理自我內心深處的恐懼


  • 走出別人的期待裡

不管在妝容服飾打扮,還是物質的價值觀上,在近期意識到以前的自己已很仰賴舊有的原生家庭所養成的意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後來,沒有做到自認為爸媽期待的事情之後,一開始對自己有無數的自責,但就在一次次感到失望後發現,是自己讓自己活得太辛苦了

開始著手清理過去度獎狀、獎盃,我明白表達對父母的愛,有更多不同的方式。

「在愛別人前,請要先好好愛自己。」

  • 更有意識、活躍的自我更新

不止新年快樂,而是每天都快樂,除了更意識自己心理與身體的健康狀態,也重新調整定計畫目標的方式。

從一年目標,改成幾個月可以完成的事,還有一天當中可以完成的小事情,和家人聊聊天也好、或是散步、做一些運動,都能讓每一天長得不一樣,而且每一刻都珍貴。

從外在清理開始,一步步更往內心靠近吧:)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我們已經擁有最好的了,就是妳自己。」

圖片來源❣️感謝攝影師美好的作品。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攝影師:cottonbro,連結:Pexels

攝影師:Juan Pablo Serrano Arenas,連結:Pexels

攝影師:Rodrigo Souza,連結:Pexels

攝影師:Pixabay,連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