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PUA式的父母嗎?3種超可怕的PUA教育法,這樣做真的會傷到孩子!

1 / 1

現代教育中,許多家長無意中使用情感操控方式來教育孩子。這些所謂的「愛」或「關心」其實可能成為PUA式的教育手段,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這些方式表面上是為了幫助孩子,但實際上可能破壞孩子的自尊和獨立性。本文將探討三種常見的PUA式教育法,並說明它們的潛在危害,了解這些方法有助於父母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你是PUA式的父母嗎?3種超可怕的PUA教育法,這樣做真的會傷到孩子! 你是PUA式的父母嗎?3種超可怕的PUA教育法,這樣做真的會傷到孩子!

(圖片來源:AdobeStock)

 

 

PUA是什麼意思?

PUA(Pick-Up Artist)原本指的是「搭訕藝術家」,指的是一群以研究和實踐吸引異性技巧為主的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PUA這個概念逐漸演變,並且被引申為某些操控他人情感、操縱人際關係的行為。

在教育或親子關係的語境中,PUA式教育通常指的是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利用情感操控技巧來達到自身目的,讓孩子在情感上感到依賴或負擔,並迫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這種情感操控通常涉及威脅、羞辱、操控等方式,最終可能傷害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心理健康。

PUA是什麼意思? PUA是什麼意思?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片來源:AdobeStock)

 

PUA教育法|1、情勒式教育(愛的條件化)

這種教育方式表現為把父母的愛與孩子的行為掛鉤,讓孩子認為只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才能獲得愛與認可。例如,父母可能會說:「如果你愛我,你就會聽我的話」或者「我為了你做了這麼多,你不覺得應該回報我嗎?」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無法獨立做出選擇,並會為了取悅父母而犧牲自己的需求與情感。

傷害:

  • 缺乏自我價值感:孩子可能會把父母的愛與自己的行為掛鉤,失去對自我價值的認識,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 過度依賴:孩子會過度依賴父母的認可,並將自己的行為和選擇建立在外界(父母)的期望上,而不是自己內心的需求和願望。

(圖片來源:AdobeStock)

 

PUA教育法|2、悲情牌教育(內疚操控)

這種方式會利用父母的情感或悲傷來操控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感覺自己對父母有過度的責任。父母可能會說:「你不聽我的話,我會傷心死了」或「我為了你放棄了這麼多,你怎麼能讓我這麼失望?」這種方式強迫孩子承擔過多的情感負擔,讓他們總是感到自己對父母有義務,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感受。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傷害:

  • 情感負擔過重:孩子無法在家庭中感受到輕鬆和安全的情感表達,而是擔心自己是否會讓父母失望,這會讓他們感到無法自由地做出選擇。
  • 內疚情緒:孩子可能會承擔不必要的內疚感,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必須「滿足」父母的需求來避免讓他們難過。

PUA教育法|2、悲情牌教育(內疚操控) PUA教育法|2、悲情牌教育(內疚操控)

(圖片來源:AdobeStock)

 

PUA教育法|3、羞辱式教育(貶低與打擊)

這是利用羞辱和貶低來迫使孩子改變行為。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能會使用苛刻的語言來指責他們,如:「你怎麼那麼笨!你做什麼都做不好!」或是對孩子進行公開的批評,讓他們在他人面前丟臉。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無力和自卑,進而影響他們的自信心。

傷害:

  • 低自尊:孩子會開始將自己看作不夠好,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會讓他們在未來面對挑戰時感到無力。
  • 避免挑戰:由於害怕再次受到羞辱,孩子可能會避免挑戰自己或表現出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會限制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PUA教育法|3、羞辱式教育(貶低與打擊) PUA教育法|3、羞辱式教育(貶低與打擊)

(圖片來源:AdobeStock)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三種PUA式的教育法表面上可能是出於家長的好意,但實際上它們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孩子需要的是支持、理解、尊重和鼓勵,而不是情感操控或壓力。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應該避免使用這些方法,並盡量創造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發展出獨立、強大的自我認識和情感表達能力。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笑)>> 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撰文編輯 #吉娜娜子

#NG教養 #PUA #PUA教育 #PUA父母 #教養方式 #育兒PUA #親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