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中平衡工作與休息?爸媽擺脫「連假症候群」其實很簡單!

1 / 1

你也放假後更累嗎?連假結束時,不是感覺異常疲累、就是覺得無所事事浪費了時間,甚至「牽拖」是因為帶小孩太辛苦?研究發現,不是休息愈久就愈開心,也不是休假就有幸福感,每個人都有合適的聰明休假法!

連假前,總迫不及待地想著要帶小孩去哪裡玩、吃什麼、好好耍廢,還是趁機讀什麼書,整理家務。收假前卻覺得,怎麼時間就這麼過去了,除了要回歸早起上班、上學的作息覺得好煩,還感覺好累,只好期待下一次假期……。

BBC 的報導指出,如果你也有這種感受,並不奇怪。不但有很多人的想法相同,這還是很多學者在意、研究的議題。他們發現,休息也是有訣竅的!

首先,不是愈休息就愈不累、愈快樂!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助理教授薛麗芙(Marissa Sharif)跟團隊統合過去的研究,加上新的調查,從數萬人的經驗發現,休息、可以自己運用的時間,並不是愈多就感覺愈幸福。最合適、覺得感受最好的空閒時間,是一天2小時到5小時左右。超過5小時以後,幸福感就不會再提升,在有些研究中,甚至出現幸福感下滑的現象。而且人們還會覺得時間太多、又沒有做什麼「正事」時,反而覺得不開心。

另一個放假卻更疲累的陷阱,是對「休息」這件事的看法。

休息也要講究生產力?

表面上,似乎是我們辛苦得工作,跟家人相處的時間有限,所以期待休假,想要好好玩、陪伴家人,相信有愈多休閒時間,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更好。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打從心底就跟「休息」這件事過不去。了解自己對休假這件事的態度,就有機會好好享受休假

很多人覺得「很忙」代表一種事業順利與權力地位的象徵。波士頓大學行銷副教授凱南(Anat Keinan)的研究舉例,在社群媒體上,就有很多人不斷抱怨、但其實是炫耀自己有多忙,生活有多不正常、多麼需要休息,甚至覺得長時間的工作、加班、需要假期,代表一種認真工作與生活的榮譽象徵。這種迷思讓人們一空下來沒有上班,就好像那一段時間弱了、空了,不被需要,感覺空虛。甚至,有人擔心一分享去休息玩樂的照片,就會被主管認為沒有全心投入工作。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另外,也有人連休息都講究生產力。這樣的人,常常想著「放假時要做什麼事」,希望休假的時間能夠被最有效得利用,把時間填滿;結果,大把時間就這樣被用在計算放假的效率與成就感,無法完全享受休息。假期結束後,反而感覺浪費了時間,懊悔不已。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管理科學的助理教授艾昂(Brad Aeon)舉例,如果你跑步時一定要邊聽播客節目,不是為了無聊,而是為了吸收知識以免覺得浪費時間;或是在 Netflix 看影片時要用2倍的速度播放,都是要用生產力技巧駭走休閒生活的徵兆。

在父母身上看到的現象,可能是覺得應該帶孩子去做什麼事,如果沒有做就有罪惡感或空虛,覺得虛度假期。但實際上,如果計算分分秒秒用力得玩,回來又會很累。所以這樣的爸媽可能一邊期待放假,但在假期裡又會很矛盾,尤其是收假時刻。

還有一些人,對於休假抱著很大的、甚至刺激的期待,認為應該玩很大、玩很瘋。他們可能會列出一些不常見的清單,在假期裡要累積新奇,甚至極端、特別的經驗。但如果沒有如願,就會覺得沒有好好放假。

長假中間和尾端安排瘋狂活動,延伸幸福感

針對這些休息的迷思,BBC 也綜合一些研究,給讀者一些時間安排與規劃,甚至是轉念的建議,提升休息的幸福感。

對於追求極端體驗感的人,可以在假期或活動的中間和尾端,各安排一件會讓自己的記憶比較深刻,甚至瘋狂、不常做的休閒活動,這樣才會有休假的真實感,並且可以延伸幸福感與回憶。如果爸媽覺得假日帶孩子去玩很累,這種安排也能減少一直帶孩子的疲累感和窩在家裡的罪惡感,而且不會覺得長假就這樣悄悄過去了。

另外,也可以把很難規劃的長假想像、分割成幾個小休假,例如三天旅程變成二、三個各一天的旅程,會主觀得感覺更豐富,也一樣會讓記憶更深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對於很在意假期的生產力與收穫的人,如果沒法找到讓自己滿意、填滿假期的活動,凱南建議,可以把休閒活動跟它的好處連結,或為它創造目的,丟掉無謂的空虛感。例如,去迪士尼或遊樂園玩好像對自己沒有什麼用處,但是對於全家共處和孩子卻意義非凡,或是休閒其實有益健康和回去上班的生產力等。

人們也可以改變想法,將休假時放鬆視為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或給自己找理由可以放鬆,學習在連假時轉換成休息模式,不一定要填滿,接受耍廢,不要有無所事事、又跟孩子白混了一天的罪惡感。

其實,每個人最喜歡的休假方式不同。重點在找出適合自己休息、讓自己覺得有放鬆、充電的模式。有的人希望時時刻刻都有完美的安排;有的人討厭休長假,可以把假期分散、或是在長假輪班、甚至抽一天加班,反而覺得比較沒有壓力;有的人只要帶著孩子住一晚飯店,就覺得夠了。

(資料來源: BBC Worklife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暫時忘掉教養原則,訂下「家庭耍廢日」有助增進親子關係

 

*本篇文章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波波媽咪兒也有IG帳號啦!趕快手指一動加入我們:@popmama_mag

還有臉書粉絲團也別忘囉~~歡迎一起來這個小天地吸收媽咪的流行新知,偶爾一起抱怨豬隊友和餓婆婆!>>波波媽咪兒FB粉絲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撰文編輯 #泱泱

#休息 #假期 #家庭關係 #幸福感 #放假 #放鬆 #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