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台北】台北中山站二樓復古咖啡廳:二會gojiby

1 / 1

 咖啡廳分享計畫進行中,持續取材,只是少了些時間寫成文章。之前是取材不及,現在是文章產出速度不如預期。(延伸閱讀:台北咖啡店巡禮)

 我還是那個喜愛分享生活的人。

 每回有朋友來,我都私心的強力推薦去咖啡店坐坐,當然,不是每個朋友的風格都適合每家店。我會先探探這位朋友生活習慣、喝咖啡習慣、甜點習慣,比如,一個只在早上喝咖啡的朋友,就不能給他下午才開始營業的咖啡店名單;比如,喜歡喝多層次變化的人,可能就不適合單品手沖。但是這種事情經常見仁見智,因此我還是會加上幾個跟朋友日常習慣不太一樣的咖啡店在清單裡,以便有時朋友突發奇想來點不一樣的,也馬上可以出發。

 今天要介紹的這間位在中山區台北車站與中山捷運站之間,更確切的說,是在京站後方的巷子內。

 「二會 gojiby」是在 Instagram 撈到的店。店名有「再來一次」、「再訪」之意,用台語發音就是「gojiby」。可能是我思想上不太正確,第一次看店名還以為是搞怪型的嘲諷「夠機掰」,想說這麼機掰的店,一定要找時間去看看。不過其實第一次看照片,老實說有「好人好室」的既視感。

 拜訪的那天是雨天,雨水把地上弄得濕淋淋,騎樓地板也因為潮濕變得有些滑膩。

 「二會」的位置並不好找,它在巷子裡的巷子,而且在二樓,一樓的招牌也不太顯目,想要到達需要費些心思。我完全是因為想看看那個鐵門為什麼可以舊的這樣美麗,不小心發現原來目的地就在同一個巷弄裡。

 因為下雨,大家很有默契地把傘自動掛好,踏上標準的老屋設備和樓梯,每一個階梯都小小的,走上樓梯才正式到達「二會」,推開門,一個平日的雨天,卻是滿座!熱鬧!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或許是剛好傍晚時間,有幾組客人離席,留完姓名才走下樓梯就接到店家打來電話通知有位子了。再次踏上濕濘的小階梯,熟悉了,知道怎麼踩踏才可以快速上樓。推開門,順利入座。

 這裡真的與「好人好室」非常相像,但氣氛完全不同。

 一樣有大片玻璃與老式椅子,哪種老式?回想一下小時候社區勞教室或導師辦公室那種木頭椅,中間的網子經常不知道為什麼會破掉,整體來說要坐爛不容易移動也不容易的淺咖啡色椅子。

 來到「二會」,必點布丁來品嘗看看。越來越多咖啡店會用「布丁」來吸引客人,甚至把「布丁」當成明星商品。其實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明星商品當然也很好,提供給第一次來消費的客人一個完全不用思考的放空機會,但是當太多人打著明星商品可是其實只有拍照好看時,我就會用更謹慎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畢竟消費的目的,對我而言,不是只有拍照好看而已。

 等待餐點上桌前,我仔細觀察了店內的擺設。

 靠近樓梯(入口處)的小空間很隱密,像個凹槽或是獨立包廂似的,將人包覆起來,藍綠色的牆壁揉合一點歐式感。不過,換到另一邊則是回到台灣味的老屋建築風格。兩邊都很有安全感、隱密性,兩邊我都喜歡。如果只能選一邊,我會選偏向台灣味的老屋那邊,原因:因為靠近窗戶。

 應該不是第一次在文章中提過,對於我窗戶我總是無法抗拒,完全無法抵抗。有窗戶的地方會讓人自動想要黏過去,所以只要是靠近窗戶的位子,都自動幫我加五十分。

 布丁上桌了,湯匙往下挖一口,嗯~在連續的雨天裡,平日正值下班時間的傍晚5-6點,幸福感從心底竄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次待在「二會」大部分的時間專注於工作,看過一篇文章,談論為什麼人在咖啡店工作的效率高於辦公室。很有趣,因為咖啡店周遭的細微聲音,講話聲、煮咖啡的聲音、音樂、環境音會讓人更需要專注在手邊正在處理的事情上,反觀辦公室如果過於安靜,反而讓人容易分心。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把需要大量專注力、大量精神處理的事情帶到咖啡店,也很快地在2-3小時處理完畢。

 只能說人在專注時,淺力無窮。

 「二會」的營業時間並非到很晚,即便是已經接近打烊的前一小時,仍是有客人上門,端著剛在外頭被雨親臨過的雨傘和鞋子,站在門口,好像說著:「我來了,這個時間還有咖啡嗎?」店主也不會因為接近打烊時間露出任何急迫,耐心解說當下有的甜點所剩不多,再帶往入座。

 一直很喜歡電影裡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有種暗示分手總在雨天的意思。換個角度,也有可能是雨天總會讓人想起以前的事。所以有人害怕雨天,害怕想起。

 我想,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與其害怕、不想面對,不如把回憶摺好放進抽屜,有空拿出來複習,晴天拿來練習。總有一天,我們會懂得如何面對,不再害怕。(圖、文/大默)

【延伸閱讀】

「咖啡-台北」Le Park Cafe 公園咖啡館,老屋靈魂的香氣
.「咖啡-台北」好人好室 X 七二聚場,台北巷弄的好人好事!
「咖啡-台北」舊城區的白色小宇宙-山小孩咖啡 MK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