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上的那些事】殞落的王牌投手S

1 / 1

下雨天的桃園,在YOUTUBE隨機播放時,看到了五月天〈終於結束的起點〉的MV,好像看到真實存在的故事。

基本上基層有太多類似的故事,受了傷後,就放棄了最喜歡的棒球。

這篇不會有其餘的照片,也可能說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很多個類似故事的人們。

S在我認識時,就受傷了。

S有著好看的臉龐,還有憨厚的個性,雖然剛開始不熟時總是酷酷的,但有了些接觸後,發現是個多話的人。

S聽說是個投手,甚至是當時棒球隊裡的王牌,在小朋友的耳語裡,聽說在測速時,國中就不小心投出了時速140公里。

真實性如何我不能確定,畢竟小朋友誇大其辭這件事也習慣了,但帶我認識他們的P說,S真的是王牌投手。

「好用一直用。」這是P說過的一個理由,也是大部分潛力新秀在崛起前就消失的其中一個理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扭曲的體育班制度下,體育專才考核,勢必要看學校代表隊拿過多少獎牌,而棒球享譽全球的台灣,在三級棒球階段,可說是耀眼成績的一國。

台灣在世界上棒球的積分,很大一部分還是靠著這些待發光的璞石奠基出來的。

美好成績底下,是這些小小選手們,從小以菁英方式訓練。

當同年齡的他國還在提倡打球打得快樂時,台灣的小朋友們,被當作菁英訓練,很多根本忘記什麼是「快樂打球」。

「你為什麼不能比賽?」

「超齡了。」S在場邊揮著棒,有些落寞的說著。

雖然小朋友們都說S是投手,但在我開始認識他們那一天起,我卻從沒看過S投球,而是不斷的揮棒,還是揮棒。

「S真的不能投球了嗎?」某天P問了身為副隊長的L。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不知道,可能是他心裡過不去吧。」L拿著一籃的棒球說著。

能不能投球這件事,大概也只有S知道了。

「我也好想打球。」S曾經這樣說過,但後來也沒甚麼機會看他打球,畢竟這所學校名氣很小,大概沒那麼多人知道S有機會發光吧。

「姐姐,我們到家了。」那是難得在台北遇見S時,千叮萬囑S找到哥哥跟N到家時,記得傳訊息報備而來的話。

後來S沒打球了,沒打球後的S跟大部分偏鄉的學生很像,染上一些對我這個都市人來說很壞的小小壞習慣,在未成年抽菸,染了頭金毛,帶了點8+9氣息。

但遇見S時,他還是保有著打球時的憨厚,靦腆並知道有人擔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