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憂鬱|學齡前陪伴|輕鬆當媽咪

1 / 1

你還好嗎?!

台灣因疫情停課,不少家長應面臨崩潰邊緣。

面對學齡前,是懂非懂、需陪伴的年紀,更讓人費心。如家中有一個以上的孩子、雙薪家長,在家工作又陪伴孩子,更辛苦!!

蒙古已停課一年多(去年1月底至今,9~11月短暫復課),分享我們是如何走過這停課、封鎖的一年。

規劃學習內容

大孩子有固定學習書籍、學習進度,進行遠距課程相對容易些。面對無課程進度、活動力旺盛、需陪伴的學齡前孩子,可以選擇放牛吃草,簡單陪睡、陪吃、陪玩...但時間一久,錯過孩子學習的黃金時間,是父母不樂見。

陪伴三歲半(現已快五歲)的女兒,列出希望學習項目:自主生活能力養成、認識蒙、英字母、注音符號、數字....依自己學習進度安排主要學習目標,而外添加些手作、烘培、繪畫、運動、遊戲時間。加上當地政府提供週一至週五每日15~20分鐘線上課程,學校老師每週一次遠距課程,一年多執行下,覺得非常足夠。

教材搜尋

停課停的突然,蒙古網購沒有台灣方便。書籍、教材、文具準備才是最困擾。在台灣的媽咪們應該可以免去這困擾!!但還是想分享,我如何解決這問題,讓無法立刻取得書籍、教材的媽咪參考。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拜科技之福,至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取至線上。線上教材豐富、多元,要跟孩子互動操作,需要媽媽多費些心思手工製作,但相對省下不少花費。

採買最多是畫本、黏土、色紙....消耗性文具用品。

不完全按表操課,但要有時間分配

印象中,小時後父母非常忙碌,陪伴時間不多,但也意外養成我獨立能力。幼稚園開始就自己刷牙洗臉、穿上制服、用早餐、等娃娃車,這畫面深深烙印在腦中。現想起雖有些心酸、抱怨,但當時覺得自己好厲害。也因這過程,從小就會自主生活管理。

成長背景因素,讓我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想彌補童年缺憾。但更清楚知道,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基本自主生活能力養成,是很重要的。必須從小教育、培養。

時間規劃開始教育,讓孩子清楚知道每天該完成事項。簡單區分為早上、下午、晚上,每個時段都安排一個簡單的項目,讓他達成。

早上:梳洗、早餐後,15~20分鐘統一線上課。接著自由時間,可以畫圖、遊戲、閱讀、聽故事(Podcast)。

下午:午餐後,稍作休息,親子共學時間。這段時間,會花比較長的時間(約1~2小時)完全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學習進度、烘培、手作...等活動。結束後,可以有30分鐘3C時間(外語學習節目)。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晚上:晚餐後,居家環境整理、物品歸位。環境整理後,40~60分鐘親子運動時間(選擇自己適合的運動,同時間進行),梳洗,準備就寢。

明確時間分配,引導孩子獨立完成某些項目。當然這也是為媽媽自己設計安排,這樣規劃後家長才能抓時間空擋完成自己的工作。早上,除了偶爾需協助線上課程,其它活動,都能在準備好的情況下獨立完成。此時,媽媽忙家務、爸爸遠距工作,互不干擾。夫妻都需在家工作的父母,依自己的時間稍做調整、分工安排,其實也適用。

夫妻分工

防疫整天關在家,父母也需要自己的時間。媽媽時間,避開爸爸會議時間,在他工作空擋時,短暫陪伴孩子,通常會選擇用餐、影片學習時間讓爸爸陪伴,讓他們能在輕鬆的氛圍下互動。爸爸時間,哄睡工作由媽媽負責,此刻爸爸就是下班後的自由時間。

規律生活很重要

從無奈,但樂著輕鬆不用早起接送孩子。每天像休假,睡到自然醒,整天在家耍廢、陪玩,自己的事完全擱置,晚上累了再一起準備就寢。

一週後,生活迷茫,疫情不斷升溫,感到焦慮。孩子也開始想念同學、老師,喊著無聊、想出門。

意識到,停課可能遙遙無期,無限延長...擔心學習停擺、復課後孩子無法恢復規律生活,便與孩子、一起規劃我們每日活動。討論過程,清楚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有工作,我們必須互相配合,才能順利進行所有事項。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當然,偶而會遇到孩子耍賴、吵著要父母陪伴。我們以體諒的心情去同理,知道孩子需要玩伴、玩法出門很悶...,放下手邊工作,在約定時間內,陪孩子完成1~2項他想做的事。執行一段時間,慢慢磨出默契,防疫居家生活也達到讓父母、孩子都舒服自在的模式。

#停課不停學 #居家防疫 #遠距學習

🇲🇳⠀蒙古媽咪 MGL Mom / Zoey

👉 Talk Talk Mongolia Instagram |蒙古飲食、節慶、旅遊、文化

👉 蒙古媽咪 MGL Mom facebook |蒙古育兒、日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