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是父母,不是朋友也不是家庭教師,更不是法官或者警察!

1 / 1


媽媽,孩子在學校裡打人!家長被通知到校時,老師說著。

爸爸,孩子的數學需要再加強喔!聯絡簿上這樣寫著。

孩子需要認同,請爸爸媽媽與孩子多多親近,一起玩耍。

當家長們收到這些訊息時,往往會不自覺的就擔起了責任,就開始質問孩子;為什麼打人?數學教了好幾遍,怎麼還是不會?也用溫柔親切的方式詢問孩子:爸爸媽媽是你的好朋友,有什麼話都可以說唷!

就這樣,一路當起了檢察官、家庭教師和好朋友。這樣不好嗎?我認為是不好的。因為孩子無法接受一個剛剛才說是我的好朋友,一轉頭就變成了老師、警察或是教官。

我們還沒有學習當父母就成為父母了

為什麼會不自覺的就當了檢察官、家庭教師、好朋友呢?仔細想想,是從那裡學來的呢?是跟我們的父母,也是跟許多專家學者所學來的。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過去,我們的父母也是聽了老師的話,就立刻回來質問我們,是不是在學校又不乖了?這一路成長,這樣的印象已經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中了。

再則,有許多課程都告訴我們要當孩子的好朋友,對於孩子要有同理心,這樣跟孩子就可以有零距離的親子關係。

但,很奇妙的,這些角色裡並沒有父母一職,但這個角色才是我們在孩子身邊真正的角色呀!聽到我這樣說,有很多家長大聲喊冤:這些多重角色都是父母其中的一部分,怎麼說我們都沒有當父母呢?

父母,真的是這些角色的綜合體嗎?像檢察官、家庭教師、朋友等,在社會上都有這些角色呀!為何還要在家中扮演這樣的角色?

那父母的角色是什麼呢?怎麼做才是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呢?這是個好問題,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上過父母的課,等到生了孩子,就當父母了。然後,手忙腳亂的同時,趕緊去聽一些專家學者的課,邊學邊當父母。

當我們開始回到父母的樣子,孩子就會成為孩子的樣子

檢察官的相對方是被審、家庭教師的相對方是學生、警察的相對方是現行犯,而朋友的相對方是朋友,這些角色裡並沒有一個是孩子的角色。常常有家長說著現在的孩子很沒有禮貌,跟父母的態度都很糟,不是頂嘴就是漫不經心。

仔細想想,我們面對朋友好像也不需要太刻意的注意禮貌,面對檢察官或是警察,當然就是替自己辯解,說明自己的狀態呀!面對老師的時候就是學生壓力最大的時候,所以頂嘴、漫不經心、或是相處時不開心,那是正常的,孩子的應對方式並沒有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要改變這樣的情況,首先我們必須要先有父母的樣子。若是我們不知道父母真正該有的樣子,那我們就先不去看孩子的態度,而是先調整自己的狀態向父母的位置靠近。

若是我們尚未清楚知道父母的樣子該是什麼,那就是跟孩子談談吧!聽聽他心目中的父母是什麼樣子,有沒有誰家的爸爸媽媽是他喜歡的樣子?我們必須從孩子的角度裡,找出他心目中的父母樣貌。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按照孩子喜歡的樣子來做父母,而是知道了孩子對父母樣貌的期待,我們就可以一一的檢視自己,是不是有忽略的地方?或是表達的方式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透過與孩子討論,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我們也能將自己想成為的父母樣貌,說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我們心目中的父母是什麼樣子。

經過討論所達成的共識或是了解彼此期待的落差,除了父母以外,是沒有任何角色可以帶給孩子的,這讓我們至少知道了父母角色,所不可被取代的某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