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你會怎麼寫「上臺北」的經驗?

1 / 1


作品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2th/B4.pdf

作品:〈上去臺北〉
作者:  郭惠珍
屆數獎項:第22屆 臺北文學獎散文組優等獎

「次日我們前後上去臺北,在臺北的交通運輸紐上分道揚鑣,繼續各自未完的人生。」


▲防雷線,防雷線▲⠀

.

.

.

Q:你會怎麼寫「上臺北」的經驗?

兩個小家庭,同一個父親。主角與母親相較阿姨與妹妹那邊,似乎是較見不得光的一邊。兩次乘坐客運上台北,勾勒出阿姨與妹妹似乎有豐裕的生活,母親的委屈,阿姨的友善,以及自己尋找自己家鄉的嘗試。

是一篇冷靜含蓄的散文,即便主角有不滿、忌妒,卻都點到為止,沒有大肆批判。並在最後,嘗試找到自己生命的歸屬,結尾處,自己就是自己的家,這也是我認同的想法。喜歡這結尾。

「上去臺北」這個題名,與內文中對這句話的運用,雖說有一致性,但以此為題名我個人仍是稍嫌白。

另外,我也認同廖玉蕙的評論:「梁實秋先生說:散文之道無他,割愛而已。沒有皮亞傑,故事或許會更加順暢圓潤。」不用套理論,而是用一個可以合用的象徵,圓潤串接整個故事,照原本的筆調寫,故事本身就很好看了。

★創作螢光筆★

  • 作者依然可以在解決生命困境的部分,很自我、任性的選擇,即便那在文學表現上可能「不夠文學」(例如:我就是自己的故鄉!不為什麼!)。但那是創作者的人生,是創作者的作品,這樣的任性,沒細緻處理當然可能會被讀者評者批評,但同時也可能得以拯救創作者的三觀,不被眾聲喧嘩給沖走。
  • 好好的白描出來,即便跳接、即便沒有太多勁爆內容(這篇內容算特殊),仍是一篇幹掉90%參賽者的作品。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原文

你會怎麼寫「上臺北」的經驗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