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誰終將震聲人間,必將長久深自緘默| 《阮玲玉》電影隨記

1 / 2

  那天在課堂上看了《阮玲玉》。

  這部電影的呈現方式,使觀眾在「進入」、「抽離」之間不斷跳換著。我並不是一個容易「進入故事」的人,自小無論看電影還是小說,都會感受到故事阻擋著我,有股將我推離的力道(或薄膜)橫隔期間。看〈阮玲玉〉的過程正是如此,每每我好不容易找到情緒,電影又輕輕將我拋扔出來。

  但這樣的敘事技巧,正也是我欣賞這部電影的主因。大部分的傳記電影除了著墨於刻畫主角的一生,也極力地渲染觀眾「共情」的色彩,企圖使觀眾隨傳記主角一同悲喜。可〈阮玲玉〉的關錦鵬導演不這麼做,他將阮玲玉飾演的電影原片、張曼玉飾演的電影主線、以及拍攝過程的幕後花絮、人員採訪等等,穿插剪入電影之中。

  關錦鵬導演幾乎將「後設」玩弄到極致,電影最後演到阮玲玉的自殺,光遺書的兩三種版本就使人錯亂以極,接著鏡頭又切到遺體的拍攝幕後,一旁的演員在排練,後方的張曼玉起來補妝、躺回(這裡甚至保持著主線的彩色,使觀眾錯亂),悼念會部分因呼吸太大而重拍,最後畫面切到史上的黑白相片作為收束。我一向對後設手法著迷,尤其那虛實交錯的模糊地帶,若即若離、不即不離,彷彿告訴你「這是真的」,一下又推翻你「這是虛構的」。

  這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關於傳記的傳記」,亦可說是「關於阮玲玉的阮玲玉」,帶給觀眾欲入而不入的混亂感受。而這種「荒謬感」卻又是迷人的,搭配不同質地的影像呈現(原片的黑白默劇、主線的彩色電影、幕後的採訪),不同的音樂和跳進跳出的情感,即使被導演「嚴肅的戲弄」了,仍然會驚嘆於手法的巧妙,深覺這樣的耍弄、切換,實在是電影做得到(搭配聲光質地畫面),而小說做不到的事。也因此這部電影是誠實的、真誠的:即使虛構也明白告訴你「這是虛構」,不知道的縫隙也明白告訴你「我們不知道史上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真誠而薄涼,深情又戲弄,正是如此矛盾的結構,組成了不只是傳記功用,還更能往深層挖掘的好電影。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