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生活】別老是被「人言」左右,學會判斷與拒絕那些你看到與聽到的!
2020.11.03 / 文: YuJ / 圖片來源: tvN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政治,也會有「人言」,閒言閒語、八卦、小道消息、傳聞…等等。仔細想想在這當中,有多少是對自己身心有益的? 我們看的新聞、報章雜誌、書籍、廣告、電視劇……無一不是全面的攻陷我們的視覺與聽覺。資訊氾濫的時代,除了要有判斷資訊的能力外,也要有能力辨別哪些是建言、哪些又純粹是攻擊與八卦。一起來看看以下3種情況,該如何化解!
❶辦公室的閒言閒語
有上班族的地方,除了有團購外,更會有閒言閒語。明哲保身的方式是「別參與,聽聽就好。」沒有人能全面了解別人的生活,我們只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與人生,因此,對於閒言閒語聽聽就好。如果自己是被閒言閒語的對象呢? 用時間證明一切吧! 閒言閒語的主角隨時都在換人,風水輪流轉,隨著時間,有些流言總會不攻自破,但是切記,別當帶頭八卦的那個人!
❷親戚朋友的閒言閒語
如果不用時常見面,當作耳邊風即可。如果需要時常見面呢? 那麼可以考慮漸漸的遠離。生活有時已經夠複雜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做出取捨。哪些人要繼續留在我們的生活中? 哪些人可以不用? 因為留下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
❸網路言語
打開網路的瞬間,我們就成為了「資訊接收者」。對於接收者來說,訊息是片面的,我們看到的一切都只是一部份,並非親眼見證,親耳聽到,因此在這方面能夠做出的判斷也較弱。在網路世界,除了用字遣詞需要謹慎小心外,當這些資訊進入腦中,也需要「過濾器」去篩選哪些是有益的? 哪些看看就好。
如果深知自己是很玻璃心的人,再小的言論都會介意,不如就不要聽、不要看。直接從身邊親近的家人、朋友聽建言,而不是網路或遠方親戚,甚至是公司同事。親近的人對我們的了解較全面,能夠給的建言也較有根據性,相較之下助益會較大。最重要的還是得學會如何讓那些流言不攻自破,像一陣風一樣過去,別進到耳裡,別讓它影響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