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記事

1 / 1

#日常讀詩

你怎知我憂慮多少
你怎知那故事短長
春天的池子,冬天的海
你怎不問問那水有多深。

我清楚聽見
一條線正穿過孔
到達河水聲的轉折處
泥石間翻滾著細碎亮片
這都是在等,等我的眼神。

所有的鏡頭
都只記憶臉,以及手勢
你身體,不過是一種支架
撐住一張平板的影像
世界也不過亮了一下。

有時候我要問你
那些痛楚:高熱的尖端
有時候我不要
不管現在是不是太安靜

我們都聽見,有玻璃
在夜裡碎。

我一生都在對不起人
像暗處的積水有深潭的樣子
我望高那些樓
望那些不點燈,也不開的窗。

回家睡覺的時候
我們都忘了把刀藏好
翻身的時候
就亮出彼此痛了的模樣。

陳昌遠《工作記事—4》



我對工廠的了解也就僅止於《做工的人》這部片,甚至僅能從歐美電影、《奇蹟的女兒》等歷史電視劇中窺見工人的形貌,他們對我來說遙遠又疏離,只知道他們的日常即是反覆做著一樣的動作;然而當我也踏出社會,每天做著重複的事情的時候,卻又覺得自己沒有想像中離他們那麼遠了。

但專屬於他們的身分與名稱,在這個階級社會中,還是硬是將工人與上班族分割了開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看見了這本詩集會充滿矛盾、陌生與複雜的情緒吧,就像我發現林季鋼也當過清潔工、恣睢麻利是水電工、林立青是建築工人、余秀華是農人一樣,我們預設了他們的一無所知,卻又不肯承認這種政治不正確的想法,所以窘迫,並且為他們文字中刻劃出的悲哀感到自己也有責任,這是多麼資本主義的憐憫。

不得不承認我是自從陳昌遠獲得了金典獎後才開始看這本書的,就像膚淺的跟風行為一樣,因為他成了一個誰,才決定花時間去看被認可為「值得一看」的詩集。
不過這麼裸露的陳述不僅僅是自我反省,我也無奈的覺得這是社會中的必然,是人們共有的心態,我們不都是因為一些光環才去認可什麼嗎,說到底,也沒有誰能真正逃過社會的打分制度。而我們依舊會因為一個工人寫得出這種作品而感到驚訝,就像上次、上上次、上上上次一樣。

#手寫 #手寫字 #寫字 #手寫文字 #硬筆字 #詩 #讀詩 #詩集 #閱讀 #詩人 #陳昌遠 #工作記事 #金典獎 #資本主義 #工人 #做工的人 #階級 #文學 #創作 #handwriting #handwritten #writing #written #poems #reading #book #poetry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