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想見你》觀後心得 我在扮演自己的過程中丟棄了我自己

1 / 1

好奇心驅使之下點開了《 #想見你 》,真是部一看就很難停下來的劇,除了前三集要撐一下,後面會讓人越看越欲罷不能。

整理了一下,我覺得《想見你》是很著重心靈層面的一部劇,從想見一個逝去的人出發,帶出雨萱( #柯佳嬿 飾)的創傷,再從雨萱穿越到1998年,帶出韻如以及周遭人物的創傷。

黃雨萱X王詮勝—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無論是哪一段感情,一個人的突然消失,使得一夕之間,「我們」變成「我」、兩人的世界轉換成獨自的處所,總會讓留下來的人格外難受。

王詮勝( #許光漢 飾)發生空難後的黃雨萱;莫俊傑自殺後的李子維,都是這麼度日的。並不是每一場告別,都擁有預告,所以有些時候,當生命中重要的人不告而別,留下來的人措手不及之際,能做的收尾更是稀少。

最後能做的,只是重複聽著我們所喜歡的歌、重複前往我們常一起的地點,重複我們過去吃喝玩樂的習慣,於是,在聽歌的時候,想起有人相伴的喧騰;在去過的景點裡,想起往昔的輕柔;在經驗習慣的時候,反覆想起那個離去的人,接著,在醒來的時候,發覺自己只剩一個人。

毫無用處、沒有活下去的力氣的一個人。

漫長而孤寂的思念裡,偶爾會想起「如果我們從不曾相遇,我會是在哪裡?」詮勝是和雨萱在一起之後才變得愛笑的,俊傑是和子維在一起之後才變得不那麼自卑。如果他們不曾相識,人生的過程與結果都會變得不同。

倘若時間軸可以任由我們竄改,重來一次,你會不會同樣選擇與他相遇、與他來往、看他離去,而自己停留在原地。

我認為大多數的人們遇到同樣的情況時,選擇「會」。

陳韻如X莫俊傑—喊出你靈魂的真相

然而,比起想念離世之人這個課題,《想見你》真正著重的,是邊緣者的脆弱,透過靈魂穿越時,個體間的交互影響,向觀眾娓娓道來。

開朗的雨萱穿越到了壓抑的韻如身上,符合社會期待的表現,讓大家紛紛脫口:「以前的妳超級討厭」。沒有自信加上在乎旁人反應的韻如,為了讓周遭的人喜歡上自己,開始模仿雨萱,卻在過程中丟棄了原本的樣貌。

拋棄自我並不會讓自己開心,因為當有一天想做回原始的自己時,會意識到這個世界無法容納那種狀態、會發覺自己的存在被人們遺忘,活得毫無價值,好像結束生命也無所謂。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好像有點懂妳為什麼總是讓自己一個人,因為我曾經跟妳一樣,覺得不會有人懂我,不會有人在乎我心裡在想什麼。不管我多麼用力喊著,都不會有人聽見我的聲音。」莫俊傑因為與韻如相似,所以懂得。

《想見你》的每位主角都擁有灰暗的陰影:子維不想順著父母的規劃去加拿大、韻如介意家庭背景而沒有自信、俊傑因為攜帶著助聽器受到歧視、詮勝由於同性戀的身分受到霸凌、雨萱因著詮勝的死亡耿耿於懷。

每個人處理陰影的方式不同,子維故意裝作開朗、韻如寧願放棄自我、俊傑選擇窩在角落、詮勝意欲自殺、雨萱在最後選擇放下。關於這些方式,沒有對錯,但是《想見你》很清楚地讓觀眾知道「放下」的難處與選擇「放下」的成熟。

我認同詮勝說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的難關。」但在看完《想見你》之後,我會選擇在低落時,反覆讀著「相信也許你在經歷過這一切的悲傷之後,你會發現你會那麼想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太過失望,而是你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悲傷過後的檢討,不應該是沉溺在傷痛中,而應該讓過去留在過去,珍視此時此刻,使未來繼續流動。

「我靈魂中某一部份留在陳韻如那裡,跟著她一同死去,同時,我也好像從她那邊,帶走了什麼。」

人生有太多時候,你以為是別人闖進你的生命裡,但其實是你走進別人的生命裡,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騷動,也留下了雋永的足跡。

黃雨萱以陳韻如的身分生活過,那段日子不能說是精彩,但絕對獨特。藉由雨萱視角,我們看見了韻如身邊其實有很多愛她的人,雖然看似活在糟糕透頂的家庭,卻有愛護孩子而願意熬夜上班的媽媽和表面上裝酷實際上很關心她的弟弟。

沒想到打著打著,最後結論會是我一開始沒想到的「愛與溫暖」(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左右不了別人對你的喜愛,但是你可以多愛自己一點。

P.S.本文圖片來源:《想見你》官方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