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躍——踏入翻譯領域的第一步

1 / 1

有人問我,為什麼我會成為文字翻譯,其實一開始的動機,真的很單純。

當時大學畢業,正好是在準備找工作的時機;我大學唸的是中文相關科系,而我本身對於出版和創作充滿興趣,因此一直想要找出版社相關的工作。

由於我在大三與大四課業較輕鬆的時期,自己開始接觸英文原文小說,在學校大多時間都抱著一本英文小說拼命啃著,也許無意間為自己營造出了「英文很好」的形象(但自始至終,我都不敢稱自己的英文程度有多好,當時更和「英文好」搭不上邊),於是當我系上一個同學所認識的編輯老師釋出消息,要找中譯英的譯者合作翻譯一系列的原住民文學時,我的同學第一個就想到了我。

她替我與那位編輯老師牽上了線,我也因此接到了第一份翻譯的工作。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真是魯莽又自大。英譯中是一回事,中譯英又是另外一回事;看得懂英文小說是一回事,要把一篇中文小說改寫成英文的,卻完全是另一個等級的世界;而原住民文學和一般漢人的現代文學,又有著天壤之別。我分配到的文章只是一篇短短一兩萬字的小說,但我花了整整兩個星期,每天絞盡腦汁、筋疲力竭,才勉勉強強把譯稿處理完畢。翻譯出來的成品,我自己都不敢多看。編輯老師找了英語母語的外籍人士潤稿與校對,最後我得到了還算可以的評價,編輯老師認為我是後起之秀,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已經是最高程度的誇獎。

也許有人會問,當時沒有什麼把握,我怎麼敢接下這份工作?為什麼我會想接這份工作?

就如我一開頭所說,當時的動機,真的很單純。學生時期的我,看待中文系的眼光,就和許多人一樣,認為中文系畢業後的就業之路,不外乎就是編輯、新聞、廣告文案、作家或是教學。開始自動自發地接觸英文,當時也並不是有意識地在增加未來工作的能力,而是為了更直接地接觸原文作者的創作。也許是因為翻譯這份工作,在我的直覺中,向來都是隸屬於外文相關科系的範疇吧,可以這麼說,在翻譯工作找上門之前,我從未想過「翻譯」也能是我的一條路。

當同學介紹那個案子給我時,我幾乎不假思索就答應了。英文程度不夠?一個字一個字查用法,總是能寫對吧;速度不夠快?那多花別人兩倍的時間,總是能翻完的吧?當時的我,只想著,我無論如何都要接下這個案子,因為如果我不試試看,也許我這輩子都不會再有同樣的機會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於是,那就成了我入門翻譯界的第一個案子。誰也沒想到(尤其不是我自己),後來還會有第二、第三、第二十個案子。

如果當時我退縮了,懷疑自己的能力、認定自己還不成氣候,然後推拒這個機會,我也許就親手關上了踏入翻譯領域的一扇小門,而且我再也不會遇上第二扇門了。

確實,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很多時候,先抓住機會,才能促使自己開始做準備;很多時候,實力是在操作中逐漸累積出來的。不要被承重的壓力和自我懷疑擊退,不要擔心自己搞砸了怎麼辦——先鼓起勇氣,為自己進行一次信仰之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