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看似無用,其實比任何學科都還要有用

1 / 1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名言已被傳誦多年,有許多研究也證明了此金句的真實性。

 

可是音樂和美術這一類的藝術教育自古以來總是被社會大眾嫌棄,認為學藝術只會讓自己填不飽肚子,這個狀況不只發生在重視讀書考試的台灣,其實各國也都對人文藝術類的學科有極大的偏見。

 

德文當中有一個詞彙叫作蘭花之學,它指的並不是種植蘭花這門學問,而是人文、哲學、漢學以及藝術此些類別的學科。

 

因為這些學科沒有實際的功用也不符合產業需求,但又需要長期培養和修習,就像是蘭花一樣,看起來美麗優雅,可是華而不實沒有實質的功用。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因此藝術學科在現代教育中時常被忽略和打壓,殊不知音樂與美術其實能夠增進大腦的發展,對人格的養成也很重要。

 

相較於其他有生產力的熱門學科,藝術是可以直接影響大腦,表面上看似無用,但事實上功效都累積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有實驗就發現音樂對語言的學習大有幫助,可以增強我們的語言能力,因為音樂能夠強化聽覺皮質的敏感度,我們學習語言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部份就是聽別人說,然後我們才會知道怎麼講。

 

無論是學習發音或是更深入的對話,聽覺在語言學習中是極為重要的一角,利用聽的方式來學習的效果也比用讀的來的更好。

 

音樂的旋律還可以增強工作記憶,這個工作記憶不是我們工作時所需的記憶,而是認知能力的根本。在我們的大腦接收到訊息之後,會先把訊息交由工作記憶來處理,之後才會成為長期記憶,真正成為我們的東西。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此外,無論是音樂或美術,這些藝術還可以讓人們更有同理心,更能察覺他人的情緒變化,因此能增進社交技巧。

 

而現今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等的名校在意識到藝術的作用以後,開始要求醫學院的學生到美術館修課,為的就是培養他們發現病情的能力。

 

那麼為什麼藝術可以如此深刻的影響大腦呢?

 

背後的原因就在於,當我們接觸到音樂和美術等等的藝術時,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以及催產素。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們都知道多巴胺會使人心情愉悅,是個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不過多巴胺對情緒與記憶都有所助益,而催產素則是和一些親密的社會互動及親子聯結有關。

 

有一個很特別的實驗發現,一起同台演奏的音樂家,他們的大腦為了要讓演奏者之間的默契更佳,竟然會分泌催產素,來使每個人得以合作無間,成功演出。

 

當我們時常接觸藝術,甚至是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長期下來,肯定會有許多正面的影響,不僅語言能力更好,認知能力與記憶也會增強,不管是自己會他人的情緒都能處理得當,社交方面也能有不錯的結果。

 

所以不要再帶著有色的眼光看待藝術,它並非無用,反而比其他的學科更有用,只是它的效用我們看不到,藝術能給我們的是受用一生的能力,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遇上風浪時才不會輕易翻船。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留言跟我說你想聽的主題😉📩

以下順手支持一下提筆心手的日常提煉~讓你天天有所成長!!

 

💙歡迎追蹤我看更多💙

 🎀 POPDAILY帳號追蹤給個鼓勵 👉 追起來!

🎀 FB粉專點讚鼓勵一下 👉 讚起來!

🎀 Cheers酷青酷業專欄 👉 讀起來!

你的每一個支持點讚都是我持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是提筆心手,每天寫點甚麼,讓你看點甚麼,從生活中提煉值得用心體會的觀點,幫助你生成新的思路。

更多自我成長/夢想追尋>>提筆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