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化之我見。Criticism on Korean Culture

1 / 1

一個文化由各種不同層面所組成,沒有什麼好壞,只有不同角度的思考與看法。

韓國文化現在風靡全球,整個國家政府扶植大型企業外,也同時在娛樂戲劇方面大量輸出至其他國家,在這個科技發達、人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的時代,我們暴露在資訊爆炸的時代。

舉我為例,我是喜愛Korean Style的哈韓族,主要接觸流行文化的管道是:Youtube和Instagram。

.

Youtube有豐富各式各樣的影片,音樂、影視劇、YouTuber頻道等等是我常使用的。Music Video的部分可以讓我欣賞我喜歡的歌手、團體的新歌影片,而且韓國經紀公司通常都是預定特定時間上傳YouTube,讓歌迷們可以準時上線一起期待。影視劇會有部分精彩片段可以回憶,上映前的trailer也都會發布在上面。韓國Youtuber的影片讓我更認識韓國風格與文化,像是Vlog、Room Tour、makeup、服裝搭配系列。主要功能如喜愛的影片、建議播放清單、留言功能、循環播放,讓Youtube變的客製化與探索的通道。

.

Instagram 是照片發佈的社群,讓人們可以分享生活。韓星們用這個渠道經營部落格來親近粉絲,粉絲們也可以見見除了舞台外偶像的另一面。我很喜歡的韓式插畫家也會post出他的作品,讓大家欣賞。IG Story的功能讓除了靜止照片外,隨時隨地都可以上傳現實動態,並在24小時後消失的神秘感,甚至進行不保留影片的限時直播。Explore的功能讓IG根據用戶按讚、追蹤的類型推薦,可以發現新天地。這算是年輕人常用的平台,例如我很愛的韓劇德魯納酒店,利用這個特點開立專屬於主角張滿月的帳號,讓劇迷可以更感受到角色的個性與演員的可愛。

.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一件事情有正面,畢竟有反面的部分。這樣的方便同時也代表著韓國文化「產品化」這件事情。像是經紀公司為了賺錢,趁著韓流席捲之際推出偶像團體,同時運用著年輕學子想要完成明星夢的急切的心,甚至簽下了奴隸合約,少了天賦與運氣,沒有紅的永遠就是關在練習室裡的練習生,就算紅了,也得為頻繁出席活動,辛苦都成為流向經紀公司口袋的鈔票。這當然是個極端的例子,但是近日韓國演藝圈瀰漫著低氣壓是個事實,過大的壓力使得許多藝人得到了憂鬱症,在網路的世界受到黑粉的霸凌,說著他們是不適合做藝人的料,加上追求完美臉蛋的社會,使得自我迷失、找不到認同,我們摯愛的鐘鉉、雪莉、具荷拉最後選擇離開我們到另一個世界當天使。也讓我想起人權的問題,在鎂光燈下,仍有活的跟平凡人一樣的權利。

.

從各管道接觸韓國文化後,也算是從這之中窺探韓國社會的一隅。Korean Drama 展現了兩種社會的人,一種是權貴、另一種是貧窮的小人物。財富、年齡、身份地位成為看人的標籤,而上層社會越來越富,底層人民越過越苦,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突破社會既定的框架與階層。又像是公司內部的學長學姊制度,菜鳥卻要被欺壓,每個人都想力爭上游,工作環境進而成為互相競爭、壓力極大的地方,這樣的工作文化也形成了韓國社會的一環。

.

韓國有跟日本文化社會一樣的地方,就是男性沙文主義。在韓劇中或是真實事件中,工作成功的永遠有高比例是男人,災難片中當英雄的也總是男性,就算是女強人,也得受到周圍人的冷嘲熱諷和家人的不諒解。Irene讀《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發布在社群上,也被多數人責備,當初鄭裕美的出演劇本已被挨罵說為何要將這本讀物拍攝成電影放在大銀幕上,而劉亞仁身為公眾人物也曾經發表貶抑女性主義的言論。既然說到《82년생 김지영》,不得不談談在一個男性為主體的社會中,女權如何萌芽,性別、刻板印象在這21世紀看似如空氣一般理所當然的事情,卻在日韓文化上受到壓迫。女生成年就該找個對象結婚,俗話說女人以家為天下、男人以事業為天下,受到性騷擾大眾卻要檢討受害者,這些種種也未免太令人不捨女性地位與遭遇。這樣的氣氛瀰漫,女性主義的低落,也是受著韓國當局人們的想法所形成的不具名文化。

.

韓國的「文創」事業縱然成功,以軟實力入侵著各地,但是背後引發的問題也不能小看。每件事情、每個時代的累積都是形成文化的元素。從這之中,我們也能好好欲探討、反省,來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

延伸閱讀:我們所熱愛的韓國文化The Korean Culture I like and the reason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大家好,我是Esther Lee,我喜歡去欣賞生活中的小事物,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找尋自己,期許用對畫畫與文字的熱情,讓每一個讀者獲得療癒並分享我的故事。

繪畫部落格ig: life_of_estherlee,歡迎大家追蹤!之後會繼續分享心情抒發、旅遊日誌、圖文穿搭,喜歡的人可以追蹤我的波波黛莉帳號喔!

#手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