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尋訪(台中篇)—天津苟不理湯包

1 / 1

  有記憶的食物,是有溫度的。

  我因為愛吃,再加上總是遇到許多貴人,我認為自己在這個年紀可以吃到許多好吃的東西、進入昂貴的餐廳,是相當值得感激的事情。但是,有很多食物不見得多昂貴,甚至不是在味道上出類拔萃,但因為相連的回憶,每每回想起來,這些食物在心中的地位總是崇高無比。

  因此,我想藉由一系列的文章,來介紹那些對我具有相當意義的食物。我大學四年是就讀台中的中興大學,所以我會先從台中的食物開始介紹起。

  疫情前,我曾回台中一趟。我會用「回去」是因為我已經把台中當作我第二個家了。是阿,我在大學的那四年,我用我的腳步、我的腳踏車探遍了台中市區的好多角落。整整四年的回憶,當然可以稱為我的家。

  而台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好好介紹一番。第一個我想介紹的地方,不誇張地說,它是我當年一早醒來就會起身前往的地方,位在信義南街上的天津苟不理湯包。

  如果4年前你是一個早起的中興大學生,6點半在校園漫步時被一位騎著腳踏車、前面的籃子裝著厚厚的一本英國文學的大學生嚇到,那便是我,正在前往無名湯包的路上。因為單趟要花35分鐘,當時真的是一吃完早餐,就得騎到文學院去上課,所以乾脆帶著早九的課本去吃早餐,絲毫沒有喘息的空間。不過我對此還是樂此不疲,就這樣騎了一整個學期。還好後來三年級搬到學府路上住,縮短了大概一半的車程,不過我敢肯定,當時沒有人(現在應該也沒有?)可以為了早餐,每天騎到火車站附近。去的久了,也漸漸跟那邊賣包子的阿姨變熟了,當時甚至我在店對面等紅綠燈時,阿姨們看到我來了,就已經準備好兩顆包子跟蛋餅在等我。

(取自網路,位在交叉路口的包子店,人潮跟摩托車總是讓附近交通塞車)

  這家店對我而言到底有多好吃?我無法去鉅細靡遺地形容。我只能說對我而言,菜包最好吃的是古亭的康樂意,肉包就是這家店。包子第一口吃下去時,不注意的話很可能會燙傷,或是流失大量的湯汁在盤子上。久而久之,我漸漸發展出自己的吃法:先咬一小口,吸乾約一半的湯汁,再皮跟著餡一塊吃。如果餡剩下一點而皮還留著,就搭配旁邊提供的醬汁一起吃。一顆包子大概三分鐘之內就可以解決。包子的餡料、湯汁十足,帶有一點薑味。還有它的蛋餅。蛋餅的餅皮偏乾,卻襯托出蛋餅的蔥香和蛋香。再配上一杯紅茶豆漿,我就已經為自己預約了美好的一天。而在這裡吃久了,也會發覺每個人的吃法各有不同:有人偏好包子配甜辣醬(我通常是配蛋餅的時候用),有人吃原味;有人把包子整個弄碎再吃,有人單憑一雙筷子,「包子不落盤」地就吃乾抹淨。就像一場小型歷史演變在眼前上演般,可以注意到很多小細節也是我早上的一大樂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自二年級以後幾乎都去這家店裡吃早餐(粗估:大學期間應該吃過500次左右),也成為了我重要的回憶之地。而有一定的「歷史」,就有可能會碰到「神蹟」。我在這家店裡,就有一次難忘的經驗。

  四年級的時候,我基於興趣選了一門有關研究食物歷史的通識,當時我們組的主題是研究「油條」,結果有關這個食物的歷史卻意外地難找。正當那天一如往常地吃包子、決定花一整個下午在圖書館翻資料時,我剛好看到了幾個禮拜前才在該堂通識課演講的劉老師(他是「細味台中」的作者,我曾經帶著他的書展開自己的「台中美食尋訪」)正在排隊點餐!我把握機會跟老師搭話,並跟老師說目前在查找資料上碰到的難處。令人驚喜的是,老師還記得我,而且很樂意幫我的忙。我跟老師就這樣聊了一個早餐的時間,得到了很多線索。當時基於好奇,也有問一下這間無名湯包的歷史,老師也不知,只說自己挺常來這家吃早餐的。

  後來因為老師的幫忙,報告進度自然很順利。只是說自己很常去那家店的劉老師,我卻再也沒有在那家早餐店看過他,就像是特意來幫忙我才出現的。

  雖然現在在台北工作,吃康樂意的次數也追趕著無名湯包,但是我只要下台中,我一定會去吃它。沒有吃的時候,也會想著它。或許下次的目標就是下台中前,先去康樂意買菜包,再去台中買肉包來個大PK,雙重享受,一次滿足。

(取自網路,從湯包13元吃到現在應該是17元了)

地址:台中市東區信義街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