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背後的暗知識》| 人類望塵莫及,AI卻玩弄於股掌的暗知識

1 / 1

今天的機器已不斷探索出那些隱藏在海量資訊中的相關性,以及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係;這些人類無法感受也無法表達的「暗知識」,將徹底重塑世界。

— 《 AI背後的暗知識 》, 2020

AI的能力可以取代大部分的工作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去剖析為甚麼AI可以發展出這些能力,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

王維嘉老師的這一本書《AI背後的暗知識》用「暗知識」來解說人類知識體系尚未開拓的疆界。之所以機器可以勝過人類的三大主因:

超強感官

數位化資料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快速精確傳遞

  • 超強感官

用光譜來說明會最好理解。人類的感官有限,然而機器卻能夠感測到人類無法探測、觀察的顏色範圍;下圖便是將目前所知的光譜呈現出來,可以發現的是,中間一小段彩虹的片段便是「可見光譜」,而那也是人類唯一能觀察到的顏色範圍。其他的波長的波只能透過機器測量,人類才得以間接觀察。

  • 數位化資料

人類對於溫度這件事,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冷、熱;若是要我們說出現在攝氏幾度確實對我們是一大難題。但是今天如果我們使用紅外線熱感測器(熱成像儀),那麼溫度便可以一目了然,而且誤差可以到小數點以下兩位都不是問題。

因此,溫度對於我們而言只是物理上的冷熱區別;但是對於機器而言,那便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爬梳彼此的關聯性也是機器在行的。

  • 快速精確傳遞

透過腦神經科學家的研究,人腦至少有一千億個神經元,以毫秒的速度在傳送以及接收資訊。目前的機器即便採取「類神經網路」建構也尚未達到人腦如此複雜、密集的神經元分布」。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贏了機器,如果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傳輸速度」那麼恐怕人類又要望其項背了。機器的傳輸速度比人腦還要精確而且快速許多,資料彼此之間的傳輸秒數僅奈秒之差!因此很多美國的證券交易所為了要得到最新的股票交易資訊,很多交易所都在爭奪奈秒之差;這也是後來廣為人知的「暗池交易」

我們可以用維度(dimension)來理解我們跟機器之間的差異。高維度的生物可以理解比自己低維度的世界觀,然而,低維度的生物卻無法理解高維度的世界;如同二維平面的圖形無法呈現三維空間的厚度、深度。

如同像垂死之光這樣的上帝視角遊戲,遊戲裡的腳色永遠都是在各個平面游移,但是操控這一切的玩家可以一目了然看見敵人的位置、找出最佳路徑。

.

人類只有被取代的命運嗎?

我自己看完之後,整理出了至少三點是機器目前仍無法超越人類的部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意境、發問、情緒共鳴

  • 意境

書中其實提供了許多AI寫文章、寫詩的範例,當中有很多跟真人所創作的文本相去不遠;但是這樣的機器學習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需要有「文本來源」。

.

即便AI再怎麼創作詩詞歌賦,甚至用曹雪芹的口吻來創作《老人與海》這些前提都需要大量的數據餵給機器;沒了數據,AI就無法進行自我創作。

  • 發問

「為甚麼會這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在你點開這篇文章之前,我相信你肯定也是抱著某種「好奇」才點進來的,你甚至還會繼續問問題下去;發問的舉動源自於好奇心。目前為止的AI都只能收集、分析、預測數據,也就是做為人類的工具,AI並不會在我們輸入資料的時候突然罷工跳出對話框(如果會的話趕快扔了吧)

.

「為甚麼你們要我做這些東西?」

.

即便我們教了被眷養的猿類手語,讓人類跟動物之間多了一個溝通的媒介、回答簡單的四則運算;但是經過長期觀察,猿類仍然無法發問,即使它們對於周遭有滿溢的好奇。

  • 情緒共鳴

這一點是我認為AI窮盡一生可能都無法達成的,即便一個機器人再怎麼鉅細靡遺地跟我們訴說他有多麼憂鬱、難過,我們始終心底都會知道這是模仿出來的;那並不是它們真實的感受。想像一個思想實驗(實際上醫學有真實的案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

你要如何跟一個沒有痛覺神經的人解釋甚麼是「痛」?

.

這似乎就是人類的專利,感受這些情緒背後所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這樣的能力是直接鑲嵌在我們的基因序列上,隨著演化的路徑跟著我們走到了現在。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在痛哭時,我們的心中也會不捨;但是當Alpha Go在視界圍棋比賽戰勝柯潔時,柯潔當場放聲大哭,Alpha Go並沒有走過去伸手抱抱他、安慰他。同理心才是我們人類擅長的。

「我們越是與科技密切互動,會面臨極大的危險,恐怕會失去我們人類的特性,犧牲了我們之所以與機器不同的特質。若要避免這個命運唯一的方式是要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和勇氣,拒絕把最重要的思考和心智活動交給電腦特別是需要『智慧』來處理的工作。」

— MIT資訊科學家 , 懷森包姆(Joseph Weizenb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