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種種社會的無知幻想

《我變態的思想實驗》
講一下思路,我寫的不是成品,只是嘗試
如果我想賺錢的話我需要尋找最容易獲得利潤的市場
但是資訊流通不佳,我是否理性也很難說。所以我無法確定我決策是否正確。
我以前說我的目標是「描述社會如何運作」,下一個目標是「還智於民」(因為兒童莫名其妙的被教育,政府不向兒童交代社會是如何存在的,僅僅只是奴性養成。有鑑於此,所以我說需要還智於民(理想上是保持警覺、不斷觀察現狀、有成型的價值觀、在現實中摸索出成熟的行為模式、有執行力、經得起長期考驗))
但是社會無時無刻不在流動、變動,無法說社會永遠必然是什麼
而且在讀了國富論我才知道政府把持教育只是為了政權穩定,政府也不會知道社會如何運作的(就算政府可以制定制度,他仍然在自我實驗,他無法確定他決策的品質。政府不知道社會是如何運作的。)
那麼我就在想,假設由生產原物料、加工、貿易、消費構成的循環的長期趨勢是什麼。
假設在自由的環境、政府不扼殺民間,地租、企業毛利、工資的淨利率是什麼時會使社會處在長期的平衡之中
也就是說我在問根據假設的社會運作方式的趨勢造就的未來的社會運作方式的最終版本是什麼,又根據我假想的社會演進歷程,在現在這個時代與我應該在什麼位置才方便賺錢(乘機裝逼一下qq)
那麼我從原始開始幻想社會如何演進:
一開始是遊牧、逐水草而居,後來定居,人類在探索與嘗試掌握土地負載力的上限,就是當農夫,(這個時候好像是追求穩定高效供應生存所需的資源的技術,而不是思考活著的意義。勇於行動、懶於哲思,貪生怕死,利用人性權鬥,夢想逃離大城市,想要歸隱山林。似乎思想的範疇不脫離這個,然而怎麼思考都不會有答案,所以變成附屬群體的存在,因為他沒有獨立的思想,他也只能成為別人眼中乾癟的形象,到後來創造形象,勤於思考瑣碎的事情,懶於哲思。說不定社會中的個人反覆的嘗試不會脫離這個範圍)回到當農夫,當穀物生產越來越多,有人就比較容易做他想做的事,而直接促進生產的方式是煉鐵,冶成農具,繼續促進生產。冶鐵的同時一方面有錢幣方便交易,而為了確保錢幣的品質而有政府(我還沒讀過行政學,在不同職能的場合有不同的互動,角色的面貌也有所不同),一方面有物理、化學等知識出現。
隨著產能提升,就創造出織布機與水泥房子方便人生活。當然隨土地負載力的抽高有金融業的極限拔高產能到有時不時的金融危機。
有服務業消耗產能,提升生活品質,但是人仍然迷茫。
好吧,我無法回答我的問題。
我之前是有在想隨規模經濟的大量產能出現,要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要進入產業的成本、風險提高,贏者全拿),剩下多餘的人就只能客製化的生產,那麼他需要馴化當地消費者,就是賣情懷的意思。就是從全球化轉移到在地化,小國寡民。那麼這些社會的長期平衡長什麼樣子……
可能是一個解,或是解是一個週期、區間,每個一段時間就重複週期,或是解不存在。
當然這是假設沒有外力影響,基於社會自身趨勢所幻想的未來
講幹話結束,我無法回答我的問題。
另外,我讀經濟學有平均、邊際、彈性、短期、長期之類的概念
假設拿這個東西來套男女權力關係,假設男性每增加一點特權會使多少女性想要變性成為男性,但是因為無法變性,所以積壓壓力,當女性減少,下世代人數減少、產能降低,於是社會需要女性,所以女性的價格提升,所以女性增加。在這個情境底下這麼往復循環。比較細膩的文化我不想討論,我也沒有能力討論。
經濟學說要自由貿易時社會總剩餘最大,但是這是指商品。現在「人力」無法自由貿易,因為專業各有不同,學習又需要時間,看到商機再來學習或存錢可能就來不及了,又政府創造學校與學歷壟斷找工作的特權,這扼殺人才貿易的活力。
經濟學的短期是指循環資本(如勞工數量等)變動要花多少時間
而長期是指固定資本(如機台)變動要花多少時間
但這是指商品

相應的,人才的短期是工作時數
長期是學會新技能要花多少時間

而性別沒有短期,只有無期限

我為經濟學創造的版圖挺大的

我說完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