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慰安婦|創傷之後,阿嬤的光

1 / 1

有次將自己放生在大稻埕,發現老街變得更新穎了。手指黏在快門鍵,一路走走停停,捕捉時代的痕跡。在消防局附近的兩層樓建築,比身體還大的彩虹旗懸掛在二樓窗台,有時如老鷹振翅,有時如溪水潺潺。

AMA Museum,店名靠著牆柱不語。深怕店家小姐熱情推銷的我,只在外頭沖沖瞥過,店裡不明亮的氛圍點綴著星星般的光芒,這是精品店?幾年之後,參加青田七六舉辦的街區慢步,導遊說要帶我們去阿嬤家,阿嬤家!阿嬤家!我在心裡反覆喊著,彌補過去從未有過的親切感。導遊的手揮向AMA Musuem說:「我們到了。」這不是精品店。

「慰安婦」這三個字感覺很沉重,對於那些經歷與創傷,我只能想像那最表層的樣子。我走進長廊,驚訝地看著阿嬤們的照片,她們以耄耋之身在相機前古靈精怪地擺著淘氣的、可愛的樣子,一起穿著白色婚紗捧著花大笑,還有幾個人擠進鏡頭的自拍大頭照。是阿!我幾乎忘記她們和平常人一樣,曾經是少女、曾經是有夢想的女孩們。除了悲傷、眼淚、憤怒的印象,在阿嬤家我看到了她們的笑容,好衝突、好美麗。

為什麼經歷過創傷,還能夠送給我們這麼美麗的笑容?帶著這個疑惑買了《蘆葦之歌》紀錄片,我想知道如此的轉變是什麼樣的心路歷程。

在影片中,我看見她們異於常人的勇氣,這份勇氣帶著她們一點一點的攤開傷口,反覆揭開封塵50年的情緒,忍受世人的注視與八卦,承擔親人不諒解的風險,在異國向眾人聲討公道等等,勇氣為她們帶來前進的力量。

是不是經歷過地獄生活的人都會長出異於常人的勇氣?因為除了地獄,再也沒有比那還可怕的事?又或者是憤怒轉化而來的勇氣,使她們不再躲藏?或許都有吧!也許更多的勇氣是來自於親友的陪伴與鼓勵,社會的理解,還有那些身心照顧工作者與人權組織的關愛,讓她們知道有人在認真傾聽。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桃阿嬤第一次到日本參加證言集會,一位韓籍阿嬤對著把臉遮起來且用假名的大桃阿嬤罵道:「為什麼妳要把臉遮起來?為什麼妳要用假名?丟臉見不得人的又不是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藏起來!」大桃阿嬤在那之後,選擇坦然面對眾人,即使顫抖著身子也要撕開囚禁她50年的傳統價值觀,成為台灣第一位勇敢露面的台籍慰安婦。

「阿嬤們就像那些安靜的光點,靜靜地在我的心裡發光。」

讓我尊敬阿嬤們的是,遲遲等不到一句道歉的她們沒有將憤怒填滿餘生,反而把握當下正在發生的美好事物,在有限的生命裡找回自己,重拾力量、重拾尊嚴、重拾信任。她們的堅強與勇氣如同光芒般溫暖又耀眼,就像店裡那些安靜的光點,靜靜地在我的心裡發光。原來這就是有阿嬤的感覺啊?希望阿嬤家一直都在。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把血淚還給記憶,把控訴交給歷史

把堅強留給生命,把溫柔託付未來

                                                 -蘆葦之歌

Photo from 蘆葦之歌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Photo from X 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