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蒂の心理學專欄—告別牽絆又矛盾的家庭關係

1 / 1

「自我」是由你與他人所定義而成的

且是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得出的結論

自我在個體化過程中與「關係」密不可分的

直到熬過苦難的關係

才能變得更加獨特且與眾不同

.

「家庭」一詞想必在許多人心中是難以跨過的坎~

而「牽絆」一詞並不全然負面,可以想像許多人儘管與家人相處融洽,但在某些程度上是受到情感束縛。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從小到大,家人提供意見時很常會說:

「我這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的反面意思是:

如果你不照著我的方式做,你就背叛我的期待。

久而久之,家中長輩與晚輩會維持上對下的生活型態,即使表面上維持良善關係,但實際上是晚輩抑制內心的根本自我,選擇隱藏內隱表現,外顯表現採取以長輩能夠接受的形式去服從長輩。

.

為什麼常常聽見「我這是為了你好?」

最根本原因: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長輩會把過去無法達成的期待附加在下一代人身上,

或者是複製上一代的教育模式,

導致在無形中常常會說:「是為了你好」

.

「我們如何告別牽絆又矛盾的家庭關係?」

回歸到心理學層次,「個體化」是脫離複雜情感關係的一種途徑。藉由分離過於緊密的情感束縛,建立有意識的內在人格。區分你與我之間的差異,且將個體意識帶入日常生活中進行演練。換句話說,心態轉變可以試著從「我們一起」到「我可以自行完成」,漸漸脫離群體期待感。

看到這邊或許有些難理解,試舉例說明之。很多個案提及,家中長輩必須等到晚輩成家立業、有所成就及經濟獨立才能感到人生已無遺憾,這段話說白了是增加晚輩身上的壓力。若能脫離群體邁向個體化歷程,在轉念下可以轉為以「個人」成就為基礎,而非以他人成就作為成功與否的前提,如此一來,可以減輕雙方情感關係的束縛。

.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牽絆又矛盾的家庭關係並非能以短短幾行字來處理,畢竟這個生活型態已從幼年時期累積到成年,甚至中、老年時期,學習個體化的過程是需要不斷練習的。

.

fair.y_foodie 🌹

#凱蒂の心理學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