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有和解的念頭,就能開始找到出口
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是完整而俱足的。
那些我們所看見、所感受、所抗拒的,其實都不是「外面」的事,而是我們內心的投射。當你抗拒某個人、某件事,其實是在抗拒自己的一個部分—那個尚未被理解、尚未被接納的自己。
很多人以為「和解」意味著妥協、退讓,彷彿自己得放棄什麼。但真正的和解,其實是一次深刻的接納,是對內在某個執著的溫柔擁抱。不需要對話,不需要條件,甚至不需要對方配合—只需要在心中,浮現「我想要和解」的念頭,事情就開始轉動了。
一個念頭,就足以改變內在的張力
當我們願意鬆開拳頭、放下對立的姿態,哪怕只是心裡升起「也許我可以試著和解看看」的念頭,立刻就能感受到某種鬆動。那是一種很微妙但真實的感覺—我們不再那麼緊繃了,不需要再那麼堅持、那麼防衛,也開始能看見對方某些可愛或無辜的樣子。內在心理變得輕鬆、穩定,外在的人際關係也跟著轉變,進入正向循環。
這並不是奇蹟,而是心理能量的自然流動。
小真的故事:和解從一個念頭開始
小真與母親的關係多年來一直冰冷。她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從來不被理解,說了也沒人懂,於是乾脆什麼都不說。久而久之,親子間的對話成了例行公事。
「吃了嗎?」
「吃了。」
「最近忙嗎?」
「還行。」
每次通話不到三分鐘就草草結束。
那天,她又機械式地按下結束通話的按鍵,手機螢幕暗下的瞬間,一股奇怪的疲憊感襲來—不是身體的累,而是心裡的空虛。她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為什麼我總是用這麼冷淡的方式回應?我對別人可以做得到,對媽媽其實也可以吧?我想…試著和解看看。」
就這麼一個念頭,沒有任何動作、沒有打電話回去,但神奇的事發生了—她內心立刻鬆了一大口氣,彷彿某種多年的壓力終於解開。那天她處理手邊的工作格外順利,原本感到棘手的問題也變得清晰。那晚,她睡得特別深沉,像多年沒真正休息過一樣。
她沒說什麼,沒做什麼,只有一個念頭,但那一刻,就是她重新開始的出口。
出口,不在對方,就在願意不再對抗的那一刻
和解不是必須要「原諒」誰或重新建立關係,而是允許自己不再把過去緊抓不放。當我們接受自己也會有脆弱、有受傷、有想逃避的部分,我們才真正開始理解別人、理解這個世界。
我們不需要「等對方改變」,只需要先對自己說:「我願意釋懷,我想要和解。」
這不是結束,而是重生的起點。
因為每個和解的念頭,都是一盞照亮出口的燈。